close

作者:換日線編輯部近年來,台灣的年輕世代間,瀰漫著一股濃濃的「厭世味」──「厭世」,作形容詞解,不僅被用來描述一種被動的心情與人生狀態,也往往被用以指涉青年們在百無聊賴、缺乏希望而又莫可奈何的大環境下,所產生的生活態度。當高等教育的學歷不斷通膨,社會景氣一片低迷,懷抱著遠大夢想踏出社會的年輕人,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,忍受低薪與慣老闆的不公平對待;連帶地,無法買房、難以成家,只能與父母同住的窘境,弄得年輕人好不尷尬。對此,長輩們無不搖首嘆息,感慨年輕人不夠有鬥志、缺乏抗壓性,才會讓台灣失去競爭力,一個個只能「靠爸」又「靠媽」──彷彿時代的包袱,全都一下子落到了年輕人的肩上!深感「時不我予,還要被誤會」的年輕人們,乾脆用消極抵抗,取代積極作為,甚至多了些自我嘲諷:沒辦法,誰叫我們出生在鬼島?如此,不管人生遇到什麼問題,似乎都可以用「鬼島不意外」輕易帶過。然而,如今這些八、九年級生所面臨的困境,真的是「台灣特產」嗎?《換日線》編輯部發現,其實在鄰近的日本和韓國,也紛紛產生了相似的名詞:「寬鬆世代」和「全拋世代」。前者指接受日本「寬鬆教育」改革長大的世代,經常被「明明決定了教育政策走向」的父母輩批評生活態度散漫、工作不夠上進拚命,是失敗教育實驗下的白老鼠。後者則延伸自韓國的「三拋」、「五拋」與「七拋」世代,而當最近累進到全拋時,意味著當代年輕人早已「放棄所有人生追求和希望」,與其汲汲營營,還不如活在當下,或者乾脆「離家找出路」。儘管社會脈絡不同,但相同世代的青年們所面臨的挑戰,卻是如此相近!意識到這一點,我們並未感到沮喪,相反地,經營《換日線》三年、閱讀過無數動人故事的我們深知:無論時代的考驗多麼嚴峻,永遠有懷抱熱血與衝勁的年輕人,拒絕被輕易的標籤化,而堅持用自己的力量,探索一條屬於這個世代的道路。於是,我們特地採訪了在日本和韓國打拚的台灣青年們,期待能把他們的奮鬥,以及對於「世代議題」的見解,分享給更多讀者。在此特別感謝我們的專欄合作對象、一個由在日台灣人們自發成立、為台灣讀者提供日本職場資訊的媒體 Worklife in Japan(WIJ)。他們不僅慨然受訪,分享初衷、為我們介紹了許多故事精彩的受訪者,還不吝推薦我們本次季刊的設計師──「終電女孩」Rika(Rika 的故事,請見頁 68)。寫下這些故事,並不是要證明「外國的月亮比較圓」、「人生一定要出國才有希望」,更非企圖用「成功出國的案例」,否認環境中的阻力。我們真正想做的,是告訴每一個新世代中茫然無措的你:你並不寂寞。這些故事中的主角,也和你一樣:面對各自的夢想和難處,並且做出了不同的努力和嘗試──這些付出有時成功,有時失敗,但更多的時候,它一體兩面,並且無論如何都將成為你的養份,支持你在未來的道途上,漸漸釐清想去的方向。最後,你將發現:無論留在台灣,抑或出國打拚,只有你,有能力定位你自己──而這個主動權,就是我們這個世代,所能對環境做出的有力反擊。祝福所有夢想路上的有心人,都能用行動為自己發聲。※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,原標題為《 低薪、窮忙、沒有抗壓性、缺乏競爭力?──這一次,讓你看見屬於我們的「世代反擊」》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【關聯閱讀】 到日本工作的台灣人,連續三年均成長 30% ──海外工作,並非「遙不可及」的選項 韓國的「看臉」時代:沒化妝不敢出門,追求一致性的裝容與服飾作者簡介:生在新世代的你,看著社會每天上演不同戲碼,你對於當今世代有什麼感觸或想法?是有著許多小確幸足以支撐人生夢想?或其實你看出了大環境的黑暗?吵吵鬧鬧之外,是否有我們做的微小改變?這一季,歡迎台灣的海外遊子邀請外國青年,一同對話討論。換日線 2018 冬季號《台日韓青年的世代之聲》  ______________【Yahoo論壇】係網友、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,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,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>>> 投稿去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omie37 的頭像
    lomie37

    代書貸款

    lomie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